蟹塘后期损蟹分析

1
发表时间:2020-08-25 02:32

2020年已走过的7个月,对国内水产养殖来说是个灾祸之年。从年初的新冠疫情,到6月开始长达2月的梅雨和暴雨,从南美白对虾种苗的“玻璃虾”、四大淡水鱼的异常“水霉、出血”、小龙虾“肌肉白浊症”导致品质退化、扣蟹“白菜价”等事件,足以说明。

咋回事?陆续接到各地养殖户报告蟹塘死蟹!蟹塘后期损蟹分析

水瘪子

进入8月后,迎来近15天的连续超30℃超长高温,陆续接到各地河蟹养殖客户报告:近期塘口实然出现异常(夜里上岸、上草、水瘪子),大量集中性死蟹,其表现为:

1、死亡量突发性成倍速增加,增量大于10只/亩水体。

2、死蟹其体外症状主要是蜕壳不遂或软壳死而肝胰腺较好。

3、塘口水草较差,存活数量较少或无,或发黑烂无根。

4、采取常规处理手段效果不理想,消毒抑菌(中药提取物、蛭弧菌、强氧化剂等)、改底解毒处理硫化氢(过硫改底、专用生物改底等)。

咋回事?陆续接到各地养殖户报告蟹塘死蟹!蟹塘后期损蟹分析
咋回事?陆续接到各地养殖户报告蟹塘死蟹!蟹塘后期损蟹分析

蜕壳不遂

针对上述情况,公司组织专业研发技术部人员进入一线塘口,开展调研,综合各种高科技手段,发掘问题,给出处置建议,总结效果。现分享于大家,仅供参考。

一、原因分析

1、营养摄取不足,免疫抗性差。6-7月连续近2个月的阴雨天气,投喂量小,吃料差导致河蟹机体免疫抗性处于极低水平,故对突发的8月高温抵抗性较差,不足以保障河蟹顺利渡过。

2、底质差,氧化还原电位低,病原微生物易感染机体致病。泛底引发的底毒及雨水冲刷带来的农药残留等还原性底毒物质增多(硫化氢、重金属、农药残留、氨氮、亚硝态氮、甲烷等),易于有害病原发生发展,毒性增大其致病性也大大增强。

3、正值于生理蜕壳期,其免疫力及耐低氧能力低。进入8月,也就是农历六月底七月初时节,河蟹正好处于生理性蜕壳期(耐低氧能力差),且遇到连续性高温溶解氧低(无水草或长势差),导致河蟹出现上草、上岸,严重时引发蜕壳不遂或软壳蟹(可能不是水体钙浓度低)死亡。

4、菌藻失衡,出现浓绿水或蓝藻水等不良水体;长期阴雨天,没有光照时,水体中的藻类繁殖受抑制,或氮磷比失衡,不利于有益藻类快速生长快速占据养殖水体生态种群优势。8月的高温促使水体中与底泥中的无机营养盐快速释放,引起水体富营养化,蓝藻或藻类老化的发生机率极大可能。

咋回事?陆续接到各地养殖户报告蟹塘死蟹!蟹塘后期损蟹分析

二、处置三步曲

处理问题的原则是防控为主,治疗为辅。但问题发生了,也必须及时,有效地处置,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。

第一步:增氧解底毒。重视底层水溶解氧含量,尤其是在发病死蟹时,病蟹弱蟹易中毒且耐低氧能力差;建议夜间使用高铁或过硫类底改+增氧颗粒干撒;白天可使用解毒相关产品(有机酸、大苏打、VC等)进行全池泼洒提高机体的中毒抗性,同时改善水体通透性,间接提高水体溶解氧饱和度。

第二步:增营养提免疫防蜕壳死蟹。内服及外泼免疫增强剂(虾青素、免疫多维、多糖类),以及使用有机钙(葡萄糖酸钙、乳酸钙或氨基酸钙)适度进行夜间补钙(有机钙-应激高钙),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抗性及快速硬壳能力。

咋回事?陆续接到各地养殖户报告蟹塘死蟹!蟹塘后期损蟹分析

上岸游边

第三步:培菌控藻抑病原。不要盲目的培菌培藻,要培养有益藻种(小球藻)以调控有益藻相,防止藻相老化及蓝藻发生,重复中毒死蟹过程。同时,利用生物型消毒剂(蛭弧菌或芽孢代谢产物)或中药提取物抑菌产品对水体进行全面的消毒抑菌操作,防止出现继发性病原菌感染死蟹现象,尤其是在高温缺氧水环境中,弧菌繁殖速率异常快速时。

来源:科学养鱼杂志社

水产政策
每周推荐
热点关注
远洋渔业
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广告服务
网站地图
地址:广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厦F-27
E-mail:631121676@qq.com
合  作
业  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