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产市场“水很深”,谨防这4种商贩惯用伎俩

539
发表时间:2020-09-17 02:04

秋季,是吃海鲜的最佳季节。特别是9-10月期间,那肥美的虾爬子,壮硕的大螃蟹,错过简直就是犯错呀。然而,海鲜市场里“水很深”,总有那么一些不良商贩,受个人利益驱使,用不正当的手段欺骗消费者,让人防不胜防。

海鲜咱还是要吃的,“坑”就不往里跳啦。所谓,“知己知彼”,认识一下商贩的惯用伎俩,避开这些“坑”,才能愉快地享受新鲜美味的海鲜哦。嗯,当然,并不是说所有的商贩都会使这些小手段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,都有自己为人的准则,只不过,一颗老鼠屎,也能坏了一锅粥。咱就当是开开眼,认识一下也不吃亏么。

第一种:附加价值

这是最常见的一种。附加的“价值”可以是塑料袋、绳子、冰块等等,就是额外让你买单的东西。这一种,似乎已经成了默认的行规,避无可避。

但凡去市场买过海鲜的人都知道,市场里多数用的是黑色“厚塑料袋”,这种塑料袋虽然牢固,可以防止虾头蟹腿扎破袋子,同时重量不可小觑啊,一个塑料袋就有1-2两重,和百来块的海鲜一起上秤,乖乖,这袋子值几钱?

除了袋子的本身自重,还有不少“水分”那。有的商贩会“连货带水”一起往袋子里装,虽然看似装模作样地控了下水,其实是拖着袋子中间,一半流出来,另一半水还妥妥地在袋子里头待着呢。反正,黑漆漆的袋子,里面啥也看不见,不是?

除此之外,还有往海鲜身上绑绳子的,最常见的就是螃蟹了。绑绳子可以防止螃蟹伤人无可厚非,然而,真的需要那么粗、那么多吗?别小瞧了那五花大绑的绳子,可吸水了,知道有多压秤吗,五两螃蟹二两绳,螃蟹已经不便宜了,好吗?还有买带鱼之类“附送”的冰衣,通常比鱼本身还要重,如果你试图敲掉冰,肯定是不行的。

第二种:缺斤短两

现在市场用的都是电子称,以往都是称杆子秤砣,很多人觉得挂秤砣的秤容易做手脚,而且不容易看懂,电子称就让人放心的多了,单价重量清楚明了,不会有问题。

然而好多黑心商家一样可以在电子称上面做手脚,普通称变成8两称只是底部一个开关的事。

很多商家明面上给你价格让了利,最后却在称重上做了手脚,一点不吃亏。如果被精明的顾客识破,回去理论,人家还理直气壮:成,你要足斤足两,按原价买。

第三种:起死回生

这一招在买螃蟹这类张牙舞爪的活物最容易碰到,并且不愿意湿手,习惯让商贩帮忙挑拣的顾客 。

很多人非常困惑 ,明明看见商贩挑的螃蟹,个个生龙活虎,张牙舞爪,怎么回家一个个都死翘了,有的看起来还死了不少时间了呢 ?

其实 ,这螃蟹在当时就已经死了,只是商贩的手指在抖动螃蟹的爪子,造成它活蹦乱跳的假象。能让死物起死回生,这手指上的魔法堪比魔术师啊,瞪大了眼睛瞧才行,最好,还是不要假借他人之手,自己挑吧。

第四种:偷梁换柱

前面说了,挑海鲜最好自己挑,最好不要假借他人之手。那么,自己挑就一定不会有问题了吗?抱歉,就算是你自己挑的,回到家,“活物”也可能变“死物”。

自己挑好的海鲜,交付称重的瞬间,只要你稍不留意,也会被偷梁换柱。

看,商贩装好海鲜,拿到低处,拿另一袋调了包。

这次,索性扔掉手里的袋子,放下海鲜,直接拎起事先准备好的“李鬼”上称调包。

而通常客户在接过袋子后,都是直接拿回家,到家打开才发现,怎么才这么会儿,就都挂了?

所以,离开摊位前,记得一定要再确认一遍袋子里的东西是不是自己的。

  好了,分享完海鲜市场的4种常见伎俩,大家也不必草木皆兵,毕竟,这只是少数的案例。为的是提醒大家多长个心眼,提防不良商贩趁虚而入。毕竟,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,所以,哪里都少不了阴暗面的存在。

水产政策
每周推荐
热点关注
远洋渔业
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广告服务
网站地图
地址:广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厦F-27
E-mail:631121676@qq.com
合  作
业  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