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贤梅:孤岛脱贫带头人

153
发表时间:2020-11-19 21:35

在福建省重点巾帼示范基地——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惠屿巾帼海藻专业合作社,脱下海上作业工作服,换上休闲装扮的几位女社员美丽大方,没有印象中海边劳作妇女饱经海风摧残的沧桑感。

  惠屿巾帼海藻专业合作社从一开始仅有5名社员,到现在产供销稳定,年产值达8500多万元,社员中占八成的女社员们不仅收入大幅增加,还实现了“工作家庭两不误”,这些都与合作社负责人、惠屿村委会副主任、妇联主席肖贤梅的努力分不开。

  进入惠屿村委会任职21年以来,肖贤梅见证了惠屿岛从一个“落后海岛”到“最美渔村”的蜕变。2003年,惠屿村人均年收入仅2450元,位列泉港区倒数第一;2017年惠屿村提前实现了全面脱贫的任务,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近6万元,入选该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。

  勇于担当 带领妇女抱团创业

  2000年任村妇代会主任后,肖贤梅一直想着如何带领全村妇女姐妹共同发展。

  当时,村里大部分人只是从事零星的海上养殖和近海捕捞,没有产业体系,销路普遍打不开。加上缺乏先进的海洋养殖技术,养殖的海带、鲍鱼成活率低,碰上不好的年景,连孩子的学费都要到处拼凑。

  看到大多数妇女姐妹缺乏稳定收入,还要照顾家庭,肖贤梅急在心里,“激发妇女动力,抱团脱贫致富”的想法越来越强烈。

  在肖贤梅的多方联系沟通下,区镇妇联、农水局等部门经实地考察,并征求银行、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等多方意见,认为肖贤梅组织妇女抱团成立海藻养殖合作社的想法可行,鼓励她带动妇女创业,争当致富带头人。

  2015年4月,肖贤梅牵头成立了泉州市泉港区惠屿巾帼海藻专业合作社,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,聘用村里赋闲在家的妇女姐妹担任养殖员及技术人员。

  合作社刚成立,面临最大的难题除了技术,就是资金短缺。当时大家有顾虑,担心万一投进去的时间、金钱都打了水漂,日子只会越来越难。于是肖贤梅用自家的财产做合作社的保证金,保证社员当年度盈利,若出现亏损,则由她本人一并承担。尽管这样,第一年加入合作社的社员也只有5个人。

  第二年,为持续支持扩大海上养殖规模,她积极联系银行,为社员贷款牵线搭桥,争取到了养殖资金。到第三年,通过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生产模式,尝到规模养殖效益甜头的村民越来越多,社员的收入也年年攀升。

  肖贤梅(左二)与姐妹们在海上养殖平台。

  社员肖月英回想起这几年参加合作社的情景,心情很激动。“我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五人之一,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,没想到当年的收益就很不错。现在基本上一年只需忙碌几个月,每年就有稳定的十几、二十万的收入,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安心照顾家庭,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”

  应对疫情 合作社收入不降反升

  今年,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合作社150多吨的鲍鱼销售带来了不小的冲击。为了应对疫情,肖贤梅与合作社社员积极奔走,一边协助养殖户商议定价,一边寻求多方力量帮助,利用网络直播带货,开通了“农超对接”应急直通车,实现了海上养殖平台至消费者的直达配送。

  “今年我们新建了海上渔排餐厅,把养殖基地里的海藻、鲍鱼、紫菜等海产品直接送到餐桌上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虽然还在疫情期间,我们的营业收入不降反升。”肖贤梅如是说。

  三十出头的沈添英是嫁到惠屿岛的媳妇,加入合作社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。她说:“刚嫁过来的那一年,整天在家带孩子,收入几乎为零,想网购买件新衣服都不好意思张口。还好有咱们这个合作社,让我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。现在我常和姐妹们出岛逛街买漂亮衣服,时不时和亲朋好友聚餐,感觉日子很有奔头。”

  目前,惠屿巾帼海藻专业合作社共有63名社员,其中48人是女性,拥有海带养殖面积5000多亩,并大力发展鲍鱼养殖等,前景看好。

  在肖贤梅看来,这个具有海岛特色的“巾帼示范基地”在区镇妇联的指导下还有更好的发展未来。“我们正在计划新建一个海产品深加工的加工厂,将海产品做成袋装即食产品,再运用时下热门的直播带货,不断延伸养殖产品的产业链,提高养殖产品的附加值。”

  同时,她还希望以创建“巾帼美丽家园”为抓手,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各项基础配套,定期邀请专家上岛开展水产技术培训,不断丰富现代养殖业的理论知识,提升农户海水养殖水平,增加合作社经济效益。(来源:中新网福建)

水产政策
每周推荐
热点关注
远洋渔业
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广告服务
网站地图
地址:广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厦F-27
E-mail:631121676@qq.com
合  作
业  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