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扬州一对夫妻卖大闸蟹,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

69
发表时间:2021-01-02 20:54

  

  “西风响,蟹脚痒;蟹立冬,影无踪。”

  眼下寒潮侵袭,扬州的螃蟹早已看不到踪迹。每年中秋节前后,才是吃螃蟹的最佳时机。

  说到螃蟹,就要说一说扬州的一家大闸蟹专卖店,以及开店的这对“快慢”夫妻。

  

  开店卖蟹的这对夫妻,性格迥异。

  丈夫王俊为人沉稳,做起事来慢腾腾,被妻子戏称为“老和尚”、“拖拉机”。妻子张玉鸾勤劳能干,性格外向,喜欢说笑,被丈夫唤做“小扁担”。

  夫妻俩一个负责养螃蟹,一个负责卖螃蟹,一“慢”一“快”配合起来,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

  2019年,他们的大闸蟹营业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,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。

  不过,在张玉鸾看来,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好,丈夫老王功不可没。

  -01-

  慢性子老王要养蟹

  王俊和张玉鸾夫妻俩是江苏扬州人。

  十几年前,他们就在扬州开了大闸蟹专卖店,批发别人的大闸蟹来卖。这样做有一个弊端,就是每到大闸蟹市场行情紧俏的时候,就不容易找到稳定的货源。

  

  2010年,丈夫老王跟张玉鸾要了800多万元,要去高邮市自己养螃蟹。张玉鸾心里不乐意,但还是把钱给了老王。

  老王拿钱租了600多亩蟹塘,却因为没经验,买的蟹苗质量不好,最后亩产量只有60多斤。

  第一年养蟹就亏了600多万,张玉鸾抱怨得更厉害了。

  -02-

  慢性子老王要育苗

  2011年,老王又跟张玉鸾要了200万。他要在如东县自己建育苗场,自己挑母蟹繁育蟹苗。

  养螃蟹讲究“七分种,三分养。”做事喜欢稳扎稳打的老王觉得,蟹苗的品质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  不过,这样做有个缺点,就是会比直接买别人的蟹苗回来养,至少要多花一年的时间。

  

  只要能养出好螃蟹,慢性子的老王等得起。他天天晚上去巡塘,直到2013年才培育出第一批扣蟹,人也因此累得又黑又瘦。

  张玉鸾又心疼又无语。

  -03-

  让公蟹慢点上市

  2013年秋天,老王的大闸蟹终于养出来了,亩产量有120多斤。这一年,专卖店的营业额有800多万元,张玉鸾特别开心。

  可还没等她开心够,丈夫老王又开始折腾了——他想把公、母螃蟹分开养,让公螃蟹晚点上市。

  老王为什么要把公、母螃蟹分开养呢?

  

  众所周知,螃蟹在中秋节前上市,比过了中秋节上市价格高出一截。

  可实际上,在中秋节前,高邮的母螃蟹已经蜕完了壳,生长成熟可以上市了;但是公螃蟹还没长成熟,正处于蜕壳阶段。

  如果这个时候,不分公、母,把螃蟹全部打捞起来,对公螃蟹的损伤很大。老王之前也这么干过,可是一亩塘死了近20斤公蟹,还不如不这么干。

  2014年,老王开了一个40多亩的塘口,把蟹苗一个一个的分出公、母,分别投放进不同的塘口。

  

  他每天巡塘查看,可到了夏天却发现,养母蟹的池塘没有问题,养公蟹的池塘水草却明显变少了。

  老王把所有可能导致水草减少的因素都排查了一遍,最后才确定,公螃蟹的活动能力要比母螃蟹强一些,才会导致水草减少。

  找到了原因,老王赶紧在养公蟹的塘口多补上些水草,改善水质。到了10月份,母蟹的产量就能达到每亩130多斤。

  

  试养成功后,老王又扩大了公、母蟹分开养殖的比例。现在,他有1000多亩塘口是把公、母螃蟹分开养的。

 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,不论公、母,每只上市的螃蟹都能保证成熟肥美。

  -04-

  慢一步,才能赢得好口碑

  螃蟹上市前,老王和张玉鸾会试吃很多螃蟹,直到觉得螃蟹确实成熟了,才会拿到店里卖。

  可2016年的时候,高邮的春季比同期更冷,夏季比同期更加炎热。天气反常导致了螃蟹最后一次蜕壳延迟。

  这样一来,到了中秋节前,不光公螃蟹没成熟,母螃蟹也一样无法正常上市。

  

  张玉鸾面对大量的订单却没有螃蟹可卖,非常着急。

  她回家跟老王吵架,可是老王不为所动,就是不肯卖螃蟹。实在吵得厉害,老王干脆跑到国外去考察学习。

  10天之后,中秋节过了,老王也回来了,他吃过螃蟹觉得口感达到了自己的要求,才同意把螃蟹上市。

  

  没想到的是,那一年不光他们的螃蟹成熟得晚,当地市场上的螃蟹几乎都没成熟。消费者在中秋前买的螃蟹口感差了些,十分后悔没等着买张玉鸾的螃蟹。

  自家螃蟹的口碑一下子立了起来,张玉鸾对慢性子的丈夫老王是心服口服。

  -05-

  自己吃点亏,才能多赚钱

  论养螃蟹,张玉鸾不如老公老王。但是论卖螃蟹,她也有自己的特长。

  从2015年开始,张玉鸾就开始通过社交平台卖螃蟹,慢慢地积累了3万多个粉丝。通过网络找她买螃蟹的人太多,光是购物群就建了18个,手机上的客户就多达5万多个。

  不过,当初刚开始在网上卖螃蟹时,为了留住客户,张玉鸾和老王也是花了不少心思。

  

  人们都知道,螃蟹越大价格越贵,但是通过网络卖螃蟹,长途运输会导致水产品出现损耗,这样的话,大闸蟹到了消费者手里,就不是发货时的规格了。

  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做法,是在产品上标注“水产品运输过程中会有10%左右的损耗”,算是给了消费者一个交代。但是这样的话,消费者拿到不够斤两的大闸蟹,就会觉得有些吃亏。

  

  张玉鸾和丈夫老王率先做出了改变,他们发货时,把路上的损耗也计算在内——客户要3两的大闸蟹,他们就发3两1钱的;客户要4两的大闸蟹,他们就发4两2钱的……保证大闸蟹到客户手里时依然是足斤足两。

  这个做法看上去好像是自己吃了点亏,却赢得了客户的青睐。因为这个改变,他们的网络销量在4年内增长了60倍,去年一年从网上卖出去1800多万元的大闸蟹。

  -06-

  “快慢”夫妻档

  到今年,丈夫王俊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已经扩大到了3000亩,妻子张玉鸾也成了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网络达人。

  一路走来,夫妻俩相互扶持。一个“快”一点,紧跟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;一个“慢”一点,把握最基本的产品品质。

  

  正如张玉鸾所说:“他就是船长,我最多算是个大副,还得他来掌控大方向。”

  慢一点,把控好方向,才敢继续向前。


水产政策
每周推荐
热点关注
远洋渔业
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广告服务
网站地图
地址:广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厦F-27
E-mail:631121676@qq.com
合  作
业  务